【期刊精读】郑洁、陈一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与路径

日期:2017-11-30信息来源:高校辅导员

 

      新时代描绘新蓝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特开设“期刊精读”栏目。


      今天推出第5期——郑洁、陈一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与路径。


       本文于2017年4月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全文转载,原文发表于《高校辅导员》第44期。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与路径


      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应进一步防范网络非主流思想对高校大学生的侵害,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稳定发展,保障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程度总体较好,但也面临着构建的有效性仍需加强、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理性整合难度加大、防御能力受到挑战等问题。需要从个体教育、认同内容、认同保障、认同途径、认同机制等五个层面来探讨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入侵的加剧,互联网已经成为价值输出和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群体结构中所占比例达到25.0%,占比最高。在网络应用层面,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三大应用则继续处于领跑地位,使用率均在80%以上。可见,学生群体作为我国互联网用户主力军,是互联网信息交互最大的用户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也自然而然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对象。而作为具有初步是非判断能力和个人价值见解的大学生,则更是如此。为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其接受、理解和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因此,立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分析认同过程中受到的挑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是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调查情况


      为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笔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问卷调查,通过采取网络电子问卷发放与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6.7%。由于本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发放全程随机,受访者均由学生进行不记名填写,因此可信度较高。


      从问卷回收统计结果来看,此次调查的受访对象以重庆和四川高校大学生为主,以江西、陕西、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湖北、河北、云南等其他9个省、直辖市的在校大学生为辅,问卷样本覆盖面广、样本量大、地域分布广泛,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同时,在本次回收的1305份有效问卷中,男生645人,占比49.43%;女生660人,占比50.57%;共青团员1035人,占比79.31%;共产党员240人,占比18.39%,群众30人,占比2.30%。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政治面貌覆盖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理性别以及受访者政治素养等因素对调查产生的影响。


      为避免由于受访者自身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不了解而产生调查结果失真的情况,课题组在问卷开始前便设置了“您认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含以下哪些方面”这一问题,从统计结果来看,受访者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均达到受访标准,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选项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占比分别为:78.62%、82.99%、91.03%、70.34%。这说明在纳入统计范围的有效问卷中,受访者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有着基本的认知,这进一步印证了此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有效性。


二、现状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一种集中反映,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类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并拥有个人主观思想,极易被网络中的非主流思想所迷惑,从而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此,在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时,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需要从实践中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分析这些挑战所产生的原因,为提升其认同度提供现实依据。


(一)认同程度总体较好,宣传教育仍需加强


      随着近年来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种西方思想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兴渠道加快了对我国民众的价值输入,使得互联网上的思想斗争越演越烈,有一些所谓“知名人士”也加入到怀疑甚至否认我国主流思想的队伍当中。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是否会受互联网上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是否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着较好的认同,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当问及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程度时,有64.14%的受访者选择了认同,仅有3.91%的受访者认为其与自身无关或没有实际意义。当问及对“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所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梦”“四个全面”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时,分别有34.25%、35.86%、54.02%、41.84%和48.51%、45.52%、32.64%、41.84%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选择“不太认同”和“不认同”的分别仅占1.38%、1.15%、0.92%、0.46和0.23%、0.96%、1.15%、0.92%。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状况总体较好,受访者中的绝大多数群体均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表示认可。但是,我们也看出,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调查中,有16.09%的大学生选择了“仅从书中知道其内容,有时并不清楚”这一选项,由此说明当前高校在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有的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仅是知道其概念,并未能较好地理解吸收从而了解其内容和实质。


(二)学生政治素养有待提高,构建的有效性仍需加强


      为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程度,课题组对“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45.98%的受访者选择了“贴近我们自身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目标,赞成”;19.77%的受访者选择了“听着有些太大,自己过好就足够了”;16.78%的受访者选择了“当下社会问题太多,觉得仅是个口号”;17.47%的受访者选择了“相比于西方世界,要实现目标还很漫长”。在另一个关于“哪种因素会影响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情况的调查时,选择“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不了解”这一选项的人数为30.57%。从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总体较好,在思想层面对其基本认同,但仍有大量的受访学生因为缺乏较高的政治素养,造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重要性认识的不足,进而影响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政治素养的缺乏,极易造成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冗杂的互联网环境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产生碎片化,使其既能够吸收官方渠道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宣传,又容易吸收非官方渠道对我国意识形态的错误解读,甚至还吸收一些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非主流思想,这就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需进一步加强。


(三)网络文化鱼龙混杂,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在对“以下哪种因素会影响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问题的调查时,有45.98%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上国外思想文化的宣传”,选择“网络中质疑、抨击中国的文章、声音”的受访者为47.36%。由此说明,相比于传统的现实社会,网络上的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网络已不再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思想的单独舞台,而是出现了各种思想纷纷涌入的状况。当前,宣扬西方所谓的“民主”思想和质疑中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声音充斥网络,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工具,发布错误言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进行无限放大。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时,难免会受其影响,从而怀疑自己的一些现有认知。这种情况一旦得不到及时引导,就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偏见,进而在自我意识上抵触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受环境和技术的限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着较好的宣传教育途径。但是,网络虚拟环境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和信息传播特点,使得大学生在思想形成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证其只接收我国的主流思想。当其在意识层面选择性地相信一些非主流思想时,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主导地位便会受到冲击,对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的引导作用便会受到弱化。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易产生偏差。同时,大学生与社会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易成为非主流思想的宣传工具,这有可能会带动周围人群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四)网络信息过度开放,理性整合难度加大


      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技术手段还未完全成熟,使得我国在互联网信息管控方面长期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相对于现实社会,互联网上各类思想的传播相对自由。笔者在对“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进行调查时,有36.32%的受访者认为“跟帖中其他网友对某一观点的负面评论、解读”会影响自己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给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管带来了隐私权、言论自由权等个人基本权利的阻碍。当某一热点发生时,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相关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涉及政治、民生、社会等方面的热点出现时,更是会出现意见分歧较大和争论较为激烈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生并非都有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当浏览这些帖子或者评论时,在缺乏理智思考的情况下,会贸然相信一些缺乏事实依据的负面评论,进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失去信心,这将进一步削弱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由于受众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产生差异,加之互联网信息具有碎片化、多元化、情绪化的特点,个人主观色彩较为强烈,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往往会受到消解和淹没。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任务,就是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适时将不同观点进行有效整合,使受众思想主要发展方向能够尽可能达成一致。所以,网络信息的过度开放,会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


(五)网媒监管比较欠缺,防御能力受到挑战


      问卷结果统计显示,当被问及“一些国内‘非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倾向,也会影响个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您认为这一观点的符合情况”时,有18.62%和50.5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有5.98%和1.1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不太符合”和“不符合”。同时,在对“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的调查中,也有60.92%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上与民生有关的负面新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逐渐向互联网新闻门户平台、手机客户端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其他自媒体转变。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受到监管部门的管控,在运营资质上有着严格的筛选审查,其新闻采编环节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程序。然而在网络环境中,虽然我国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以及一些第三方正规的门户网站都经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查备案,但是仍有一些新闻网站游走于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之中。这类网站的特点是建设成本低廉,生命力顽强,且专门报道刊登一些针对我国现行体制的虚假新闻。同时,在国家集中开展非法新闻网站的专项整治行动后,这类网站往往在关停后又能迅速启用另一域名重新运营。即便是一些正规的大型新闻门户平台,由于并不具有官方色彩,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新闻推送上也会选择性地推送一些负面新闻。当这些“负能量”在某一时间段长时间占据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领域时,就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怀疑我国主流宣传思想的错觉。除此之外,近几年兴起的自媒体也很难用现行的监管制度对其所发表的内容进行管控,在新形势下,其对我国未来发展甚至现行制度的质疑,都会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网络环境下网媒监管的缺失,使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受到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互联网作为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给我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其便利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较好的用户体验也为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因此,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顺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认同主体在互联网使用时的心理行为,积极探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路径,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地位。


(一)个体教育层面


      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未完全理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核心,这使得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会降低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因此,在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途径时,需要考虑大学生个体教育层面的因素,使其头脑中不仅知道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更要清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讲的是什么。课题组在进行“您认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的调查时,有70.3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表达通俗化”。这就要求高校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使其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过程时,也不能一味照着课本讲概念,而是需要在讲授方式上下功夫,通过课堂理论讲授、课下网络教学和课外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形成对相关理论的深入理解,并将其有效转化为自己的固有思想,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政治素养。同时,高校也应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权威专家学者的报告培训或有显著教学成效的教师经验分享会来提升他们的讲课能力。


(二)认同内容层面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根据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制定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其核心本质和一元指导地位不变的前提下,也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趋利避害,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加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在对“您认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哪些”调查时,有80.46%的受访者选择了“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性与实用性,更加贴近老百姓”这一选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让普通民众能够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我国在小学阶段设置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在大学也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但部分学生并没有对其进行较好的理解与吸收。同时,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并非很透彻。为此,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表述应更加契合网络社会传播的实际,在充分反映我国思想特色、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同时,应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科学提炼,使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促进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解,提高认同度。


(三)认同保障层面


      面对复杂的互联网信息环境,除了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优化和提升之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监管体系,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提供必要保障。在课题组的调查中,有62.76%的受访者认为“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互联网络信息监管”可以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问及“您是否认为对于当前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应该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这一问题时,有68.28%的大学生选择了“很有必要”,仅有6.4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必要”。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够完全对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特别是具有复杂语义的中文,其在人工智能的机器语言识别方面,技术需要不断优化。只有培育互联网公民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全民“把关人”,使其自觉加入到维护我国网络安全的队伍中去,才能有效规避技术弊端所带来的监管缺失问题。不仅如此,在面对一些负面突发舆情时,有关部门还应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及时做好对公众的解释工作,让想借题炒作的虚假谣言没有可趁之机。在对“影响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的因素”的调查时,选择“政府对网络中热点问题的回避甚至消息封锁”的受访人数达到60.69%,这说明在网络信息高度开放的今天,靠封锁消息和回避事实只会加剧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质疑。


(四)认同途径层面


      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拥有一个良好的认同传播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对“您认为我国主流媒体在网络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模式”这一情况调查时,有21.15%的受访学生选择了“强行灌输,有些反感”,12.41%的受访学生选择了“杂乱无章,并不知道其想表达什么”,选择“影响力小,网络思想主导能力较弱”的人数占比为18.62%。由此说明,虽然我国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具有自己的多屏互动宣传模式,但由于其宣传方式和引导方式不够完善,使这一宣传模式并没有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在问及“您认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8.28%的受访者认为“创新网络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宣传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国主流媒体在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的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宣传方式,建立一支既有政治素养又有新媒体运营能力的高素质宣传队伍,使其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同时,还应积极抢占舆论高地和网络话语权,从以上两个方面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中的宣传,优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中的认同途径,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切实有效地融入其内心。


(五)认同机制层面


      在大学生中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时,应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认同主体在认知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其目的在于达到受众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并进而转换为主体自己的意识。受众在接受某一新思想后,便会对其进行理解吸收,再通过潜意识的初步判断后,会出现完全吸收、部分吸收、拒绝吸收三个层面,并对这一思想做出自己的评判和见解。同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会产生反馈信号,这对相关决策者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进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反馈机制对大学生积极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增强其归属感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对“您认为加强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有哪些”这一情况调查时,有63.68%的受访者选择了“优化民意表达渠道,设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反馈机制”。


      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应该加大这一沟通互动渠道的设立,通过双向互动,及时了解我国主流思想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认同情况,了解大学生的认同感受和看法,同时定期发布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报告,使大学生乃至全国人民了解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