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作品推选展示|防止“五个偏差”:锤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真功夫

日期:2018-10-23信息来源:高校辅导员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身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前线”和“最前沿”,离学生“最近”、联系“最密”、和学生“最亲”、影响“最大”,深度浸润着每一名学生的人生格局、思想境界和发展之路,这份“用生命影响生命,青春塑造青春”的壮丽事业承载着沉甸甸“时代责任”与“使命担当”。抓好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适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关系新变化,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理想”与“现实”,拿出“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胸怀气魄,关键要在防止“四个偏差”上做细做实做深,锤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真功夫,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1


       防止“刀差”,纠正“迷失刀背、抛离本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然而现实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和“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在部分高校客观存在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和觉醒不足。面对如此之境遇,高校辅导员要勇于拨开“百团迷雾”和“千层疑纱”,不能被千头万绪、繁杂巨细、漫无休止“事务工作”死死缠住,立在“职业旁边”和“育人边缘”迷迷糊糊、蹉跎度日,应时刻保持“职业清醒”和“育人定力”,决不能迷失在高校学生工作“刀背”上,疏离高校辅导员“职业初心”和“主业本分”,要回归本分、回归初心,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供给“剪刀差”,走出办公室、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让我们与学生走得更近一点、话聊得更投机一点、心贴得更紧一点,精准把握学生成长“渴望点”和“兴奋点”,找准思想引领“切入点”和“着力点”,强化“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立足站得高一点、谋得远一点、做得深一点,努力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站位认识、高水平谋划、高质量推进”,形成自己独具风格“思政育人观”,让高校辅导员在“内在觉醒”中省悟职业价值,激发思政工作自信,燃旺职业育人之火,更好地将“职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耦合起来,将“立德树人”与“职业生长”结合起来,将“职业价值”与“时代担当”融合起来,形成“学生助我成长、我带学生飞翔”共生局面,有效克服一届一届“原地踏步”和一年一年“复制重复”恐慌和困惑。


 2


       防止“时差”,纠正“行不及时、干慢半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自觉经常对表“北京时间”,思想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落实上“高质高效”,做到“应声起跑”和“先声夺人”,凡事早谋早干早主动,越等越迟越被动,且机遇稍纵即逝,正所谓“快一步海阔天空,慢一拍人去楼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和“战略推进”从“北京发布”到“省厅快转”再到“高校落地”,需要一个周期性“信息跑路”,要树立“抢占一秒、主动一分”信息主动思维,密切关注教育部思政司“公告公示”、“政策文件”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 掌握“信息主动”,因时而动、因时而进。面对所带学生“思想偏差”、“成长困惑”和“成才渴望”,脑袋要“活起来”、行动要“快起来”、精气神要“强起来”,做到学生工作“深聚焦”、“在状态”,立言立行、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彰显育人“时效性”和“针对性”。“防微杜渐”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辅导员应树立“原点意识”和“归零意识”,每有效解决一例教育挫折时,要善于抓住这个“黄金时间”,把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和“纵深推进”,快速找准解决问题“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准“焦点”,点到“穴位”,直击“痛点”,实现“速战速决”和“一招致胜”。


   3


       防止“温差”,纠正“有冷有热、时冷时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你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传道释惑的过程,也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理论脉络与实践逻辑,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防止“有冷有热”,警惕纠正“隐性教育放弃”模式。高校辅导员“抓两头,松中间”便属于“隐性教育放弃”模式,即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重点关注某方面能力或者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以及重点关照学习成绩靠后、违纪违规频繁的后进生或存在心理障碍、家庭困难等特殊群体。这“两头”之外的“中间学生”则是辅导员选择性的忽视对象。二是要防止“时冷时热”,警惕在学生工作育人实践中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见人见事、有理有情,才能掌握运行规律,找到“切入点”和“契合点,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心相印”和“同频共振”。纠正不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一刀切”和“短平快”,大轰大嗡、大水漫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教育不“动情”,效果等于“零”;教育不讲“道”,很难出“成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贵在保持“恒温”和“恒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始终坚信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总有一种“情怀”能超越教育。


4


     防止“误差”,纠正“失真变味、走样跑偏”。“唯有全面,方得全貌;唯有准确,方得本意;唯有深入,方得精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纠正失真变味、走样跑偏,做到精准精彩和出新出彩,必须在“端正态度”和“本领牵引”上下功夫。一是面对高校学生育人工作的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高校辅导员要厚植“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胸怀和境界,明确“做了”与“做好”不同,“干了”与“干好”差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重要事项,要往细处想、实里做、深处谋,带着“感情做”做出“感情来”,不打折扣、不破原则、不藏私心,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初心”“彰显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说道;“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高校学生育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困境。面对社会转型发展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挑战与冲击、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困惑与质疑,高校辅导员要锤炼增强本领,做学生成长成人成才道路上“人生导师”,帮助学生在健康成长持续成才过程中戴正“帽子”、扣好“扣子”、理顺“领子”、撸起“袖子”、选对“鞋子”,就必须不断学习,把学习内化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坚决杜绝“表面文章”和“花拳绣腿”,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见“真功夫”和“金刚钻”,增强对学生思想引领能力和解疑释惑本领,能与学生“聊得开”、“接得上”,使其“听得进”和“记得住”,克服与学生“说不上去”、“说不下去”、“说不进去”和“给顶了回去”尴尬与困境。


5


       防止“压差”,纠正“压大劲足、压小落空”。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学生工作无小事,安全稳定大于天。面对“精神压力”,高校辅导员往往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生怕“一丝失误”造成“无法挽回后果”,学生“生命安全”这个弦一直紧绷着,从未松懈,因为这是“底线”。这根“压力棒”和“紧箍咒”,让高校辅导员“压力山大”,既养成了“事无巨细”和“谨小慎微”工作作风和行事风格,也形成了“内心脆弱”和“思维敏感”。人生如弹簧,没有压力会松弛、压力过大会反弹。一方面要学会释放压力,让“紧张不安”情绪和“如坐针毡”状态,慢慢地调适、回归常态。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工作中,也存在着压力传导不均以致信号层层衰减、落实成“落空”现象。现象背后是现实考量。如将“职业”当成“副业”,把“辅导员职业”仅仅作为“谋生手段”和“糊口饭碗”,打自己“小九九”,忙自己“小生意”,种自己“自留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要避免因“压差”而产生“效差”,需要高校辅导员强塑“职业精神”,勇于担当责任、换发工作激情,把“外在压力”转化为“内驱动力”。责任是一种思想境界。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的驱动,才变得更强大。激情不是一个瞬间状态,而是一种文化积淀。激情创造奇迹,激情激发灵感,激情改变平庸,激情成就事业。一个人只有永葆激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人生。


       奋斗赢得尊重、实干铸就辉煌。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你我职业成长方向标注“崭新方位”,《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你我职业发展动能注入“洪荒之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你我职业价值功能确立“鲜明旗帜”,聚焦“薄弱短板”、防止“四个偏差”,砥砺坚定的“职业信念”、高昂的“职业精神”、饱满的“职业情感”和精湛的“职业能力”,锤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真功夫,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贡献“职业能量”和“群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