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辅导员 | 你做好了当一名辅导员的准备吗?

日期:2019-03-17信息来源:高校辅导员联盟



      在正式工作之前,我从未想过我会要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的大学四年换了5个辅导员,竞选团支书也失败了,总的来说,就是班级一名普普通通的乖学生,所以,其实就我本人而言,对大学辅导员这个工作没有太多的感触和深刻的体会。


      在大学之前,我是那种遵守校纪校规,踏实努力的内向学生,我自己给自己定义为“三不”学生,不用老师担心、不用老师操心、不用老师忧心的学生。


      但是,读大学就意味着成年,成年就要肩负着责任。所以,读大学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改变自己。到今天我都很喜欢龙应台的这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句话大概是我在大四的时候看到的,当时就觉得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我就是这样想的,也一直朝着这样方向做的。


      我现在都依然记得时任我们系主任的郑老师,他问我们:“大学生学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又学什么呢?”“能说、会写、善处关系。”对,就是这样三个词让一颗种子在心中发芽了。所以整个大学期间呢,我都是朝着这三个方面去细化自己的目标的。我个人觉得自己还算得上积极努力上进的活跃宝宝,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学业小有成果。在我的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完完整整从一名学生组织小干事到学生工作的指导老师,我经历了7年,从校团委到院团委,从校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到院团委副书记到校团委书记助理,待过的学生组织很多,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我这么忙,牺牲了各种休息的时间,但是我不知道我在忙什么,做这些事情真的值得吗”这个是后来当了老师后很多同学特别是学生干部提过无数次的问题。但是我想说,成长就是伴随着迷茫、彷徨和没有由来纠结和矛盾,包括现阶段的我也是会偶尔有这样的状态;而且成长也是需要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爆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点并不断努力向前。直到大四去政府实习以及后面当助理辅导员,我都很感激自己在学生组织中所锻炼、所学到的能力,这段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能让你在职场中比起其他从未实践过的人赢在起跑线上。


      但是,其实到研究生一年级了,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到后来成为助理辅导员起初都是属于懵懵懂懂的状态。研一下学期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机会,学校在研究生中选拔一批学生到各个学院担任助理辅导员,这是国家对于研究生在“三助一辅”中提到的要求。于是,经过一系列选拔,在2015年5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助理辅导员,带着小兴奋小激动在9月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带的学生,我开始经历一个轮回,去对照着大学期间我们辅导员的模样,用心地付出,但有时候生活并不会因为你的用心而换来对等的回报,在被辅导员们笑称为“黑色10月”,评定“国家三金”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我与评上助学金中的一个学生有了一次冲突,班级QQ群里他当着大家的面,匿名质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什么要求你不一次性说完,我们已经改了很多次了好吗?”其实我蛮委屈的,当时因为不适应工作节奏,刚好“评三金”时,扁桃化脓高烧不断,我只好早上校医院打点滴,下午晚上加班处理学生事情。那会有个深刻的体会,就是老师真的是燃烧自己,点亮学生。“我为了让你们顺顺利利拿到助学金做了这么多幕后工作,你们不体谅就算了还批评我”内心OS道,但是虽然委屈,嘴上还是好言好语地跟学生做着解释工作,自我开解道:都是些小屁孩,没必要跟他们置气。但内心其实也质疑过自己,如果我多问一句、多请教一下、把一些必要的情况跟同学说明,或者给同学打招呼:有问题我们选择正确的渠道提出意见,是不是情况就会好些?


      这次事件让我第一次对辅导员工作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我们怎么为之努力都不算过分,“百年树木、万年树人”,辅导员工作确实是良心工程。原来觉得自己的辅导员不够关心我们,现在理解了;原来觉得自己的辅导员有时候基本上见不着面,现在知道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太多。“夏虫不可语冰”,在评价人和事的时候没有亲身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但是,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坚定我想成为一名辅导员工作者。直到后来,工作越深入就感慨越多,我见过很多“问题”的孩子,究其原因跟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我也遇到了辅导员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产生的无力感,同样,我也陷入了迷茫、自我纠结和矛盾中,“辅导员,是不是要成为我最后的职业选择,自己又是否能够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作为助理辅导员时,每半年班级同学会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有一次评价,每一次评价情况要决定最后的去留,其实我是忐忑的,我不知道自己在同学们认可度,不知道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是否能被理解和感恩。


      再后来得知分数不太理想,有个班长给我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她带着焦虑的哭泣的声音:“恒姐,我觉得你很好啊,很努力也很负责,我真的很幸运大学有你这样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姐姐,但是为什么有同学还是不理解呢........不过,你也不要太在意了,每个人内心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同学评价可能比较低,但是在他内心里这已经是最高的分数了。”


      这一刻,我突然释然了,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还是被理解被信任被感恩,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也愿意这样,就像是陪伴大学时的自己,正好,我头脑中缺失的辅导员概念,又以这样的方式弥补上了。


      最近看到这么句话我觉得很契合当时我的想法:“学生理解自然好,如果不理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学生的理解而选择,我们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成长、让学生成长而选择,所以他们理解或感恩与否,重要,但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只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学生内心柔软处给予源源不断地力量,让这块地方渐渐成长为可以保护他们自己的坚硬盔甲,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