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有约丨历史文化学院:研综天经,千神归位——早期道教神谱中的各路神仙

日期:2021-04-12信息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2021年4月9日下午16:00,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汾讲堂”第134期暨“青年论坛”系列第十讲在主楼三层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史系主任贾发义教授主持,张雁勇副教授做了题为“研综天经,千神归位——早期道教神谱中的各路神仙”的专题讲座。我院桑煦丽书记、副院长乔新华教授、副院长向晋卫教授、旅游系主任刘改芳教授、院办赵兰主任等近20位教师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郁,除本院外,还吸引了初民学院、美术学院等兄弟院系的学生前来学习交流。贾发义主任首先简要介绍了张雁勇老师的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和成果,指出本次主题与张老师目前所做课题密切相关。

79004aa9fb8b4fd0a31004e53c366d2c.jpg

讲座伊始,张老师结合丰富多元的图片,从《西游记》中的“三清”、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其他神魔电视剧中的仙君仙子,民间出现的造神现象等引出了主题。他指出,中国的神仙文化在先秦时期既已萌发,特别是追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道教产生以来,为了宣扬神仙实有可致,掀起了大规模的造神运动,各种道教派别通过广泛吸纳或改造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寓言人物、仙传人物、神话人物、自然之神以及创造新神,组建了庞大的神仙体系,其中就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青童君、玄圃真人轩辕黄帝、夏禹等神仙。随着神仙队伍的逐渐扩大,早期道教建构出了神仙谱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真灵位业图》。

0b7db3c2e84341d5a43c41231673db8e.jpg

张老师主要从《真灵位业图》的概况、学界研究状况、各路神仙的来源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向大家展示了《道藏》中的《真灵位业图》,解读了陶弘景序反映的编纂背景,介绍了神谱中每一个等级中的神仙数量、构成要素,分析了神仙名号中的高频用词。在第七等级的介绍中,他提出“罗酆”名称可能源于《礼记》“大罗氏”与《周易》丰卦两种文化元素组合的观点,经考证,它最晚在西晋初年已有流传。学界研究方面,张老师主要梳理了余嘉锡、任继愈、李养正、汤一介、卿希泰、葛兆光、王宗昱、干春松、王家葵、钟玉英、刘永霞,以及日本福永光司、石井昌子、美国柏夷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前辈时贤的观点给出回应。神仙来源方面,他从相关文献、神仙来源分类、个案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相关文献上,张老师统计出了《列仙传》等近20部文献中与《真灵位业图》重合的神仙数目;在神仙来源分类中,他简要介绍了各类神仙的名号;在个案分析环节,对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玄圃真人轩辕黄帝、夏禹、九宫尚书张奉、彭铿、救苦真人尹轨、王真以及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黄观子等神仙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考察,还对黄帝神团、夏禹神团做了专门介绍。

0db026fc893f462cb1a7b70b4ba812b0.jpg

在总结中,张老师指出,虽然神仙是道教逐步造构的产物,但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神仙文化现象。围绕神仙这一核心,道教信仰得以传播,信众亦得以凝聚。他跟大家特别分享了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也是《真灵位业图》第四等级神仙葛洪的名言“我命在我不在天”,认为这句话体现了道教对生命长度的不懈探索精神。回到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在座各位都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凭着一股努力奋斗不服输的精神,擘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贾发义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全面总结了讲座要点,予以高度肯定,认为张老师对《真灵位业图》中神仙的分类,元始天尊、轩辕黄帝、酆都大帝等神仙名号的剖析,以及所涉佛教元素的分析十分透彻、论证得力,而且讲解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在提问环节中,张老师积极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小时,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老师和同学们与张老师做了进一步的学术交流。

e6ef9ed1d42b41af9ff0d27e8f3f6a2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