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5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3月23日下午,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八期“导师有约”活动在学院501教室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赵胜杰博士。赵老师于2015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小说与叙事学。迄今,赵老师已在《当代外国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外国语文》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一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和一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并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赵老师以“文本细读与文学批评创新”为题,深入浅出地与在场同学进行交流。
首先,赵老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强调文学研究需要立足于作品,厘清文本细读的概念和本质。赵老师认为,文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反复阅读、慢读和细读基础之上。文本细读是一个“淘金”(gold-mining)的过程;只有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我们才可以发现文本中尚未挖掘的内容,从而找到研究创新的切入点。与此同时,赵老师诚恳地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每年的专业会议通知和核心期刊的选题,这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文学批评热点话题和学术前沿。有趣的是,赵老师还把文本细读比作一次发掘新事物的旅程。
接下来,赵老师主要为大家讲解了“《简·爱》中男权牢笼下的女性意识”。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赵老师发现了夏洛蒂·勃朗特以男性笔名柯勒·贝尔发表的经典作品《简·爱》中存在双重叙事动力:显性情节和隐性叙事进程。在显性情节中,作者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独立自主且敢于追求平等和自由以及冲破世俗牢笼束缚的新女性形象,由此表达不畏男权压制的主题意义。然而,在隐性叙事进程中,通过一系列对简自我成长产生影响的男性形象,作者塑造了一个受男权左右的女性形象,揭示出作者对维多利亚时期这种独立女性形象的质疑以及对父权制思想的默认。
然后,赵老师依据简成长的五个阶段,详细地分析了隐藏在显性情节背后的叙事暗流——隐性进程。首先,在盖茨海德府期间,简频繁地挨打受骂。但是,药剂师劳埃德先生给予简宽慰和安全感,还试图帮助改变简的处境,建议简去上学。正是在象征着男权社会缩影的劳埃德先生的帮助下,简开始踏上寻求独立自我的成长之旅。在洛伍德寄宿学校,简遇到了她人生中亦师亦友的谭波儿小姐。但是谭波儿小姐最终因结婚离开了寄宿学校,随丈夫内史密斯牧师搬到了遥远的一个郡。在简看来,内史密斯牧师就像命运之神将谭波儿小姐和简分开,然而,对于内史密斯牧师的介入,简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谭波儿小姐离开。对于象征男权社会的内史密斯牧师的出现,作者用英文单词“destiny”来形容,而destiny一词指的是注定会发生且无法改变或逃避的归宿,显然,这表明此时已成长为知识女性的简仍然无法脱离男权社会的左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出作者勃朗特对男权主宰思想的默认。在桑菲尔德府期间,在简与罗切斯特先生的婚礼上,简的叔叔爱先生委托律师布里格斯先生帮助把简从这桩欺诈的婚姻中解救出来。布里格斯先生的及时出现使简避免成为这场不道德婚姻的施害者与受害者。在面对个人私欲和伦理道德选择之间,简毅然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离开罗切斯特先生,拒绝成为他的情人。然而,如果没有来自象征父权社会的叔叔爱先生和律师布里格斯先生的帮助,简的自我成长之路很可能止步于此,简也不可能成为众多读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在沼泽山庄,表兄圣约翰一心致力于他热衷的宗教事业,他甚至把自己的这种意志强加到简身上,要求简和他一起学习,甚至要求简做他的妻子和他一起去印度传教。简下意识地去迎合和取悦表兄所代表的男权思想,不敢拒绝表兄的男权意志。在圣约翰前往印度的前一天晚上,简正要答应表兄的要求时,她听到了罗切斯特呼喊她的声音,因此,简终于从圣约翰的身边逃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真命天子。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来自罗切斯特的“超自然的声音”,毋庸置疑,简就沦为了圣约翰男权意志的牺牲品,成为没有自由意志的奴隶。最后一部分讲述了简与罗切斯特在芬丁庄园大团圆的故事。简因从她的叔叔那里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跻身于上流阶层,可是,罗切斯特的庄园被毁,眼睛瞎了,一只臂膀被烧残。尽管如此,简毅然决定留在罗切斯特身边,陪伴他度过余生。叔叔留给简的丰厚遗产让她与罗切斯特过上了公主与王子般的幸福生活,某种程度上而言,简最终得来的幸福是建立在叔叔留给她的一大笔遗产的基础之上。所以,即使是简这样一位追求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维多利亚知识女性最后也难逃以叔叔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庇佑。最后,简甘愿做罗切斯特的眼睛和双手,一方面体现了简对罗切斯特圣母般的爱,另一方面,也是简试图取悦以罗切斯特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表现。
最后,赵老师呼吁同学们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应摆脱对具体作家既定成见的束缚,不要被表面的显性情节蒙蔽,而要试图挖掘隐含在显性情节背后的隐性进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方位地洞察作者表达的丰富主题、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以及作品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