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研榜样 | 梁贝:一名虔诚的文学信徒

日期:2021-01-07

人物简介:梁贝,现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8年考入山西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2020年通过硕博连读选拔,获得继续攻读山西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的资格。就读期间曾获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参与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1项,发表论文10篇,其中C刊6篇。

c902c2aeb1ba4a9a904dd53177424f38.png

人间有味是读书

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

我瞥见幽深的黎明

我看到古老的昨天

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

我感到宇宙在流动

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每次拿起书,总会想到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这首《你的眼睛和我之间》。对我来说,每一次阅读,都是在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在家人鼾声微起的午夜,在周遭万籁俱寂的凌晨,我总是一个人偷偷地溜到客厅,在已然成了书桌的餐桌边坐下,把台灯的光调到暗黄。或打开一本白天未读完的书继续,或随手抓一本书胡看,或静静地看着桌子上、地上随意堆砌的书发呆。我喜欢在很晚的晚上阅读,那时总会有一种时间停止流动,宇宙停止转动的感觉,而我,宛如一名古老的“采诗官”,摇着木铎,从阡陌纵横的黄河流域到波光帆影的地中海沿岸,从先秦的星空到古希腊罗马的港湾,从老庄哲学、孔孟之道到以手指天的柏拉图、观法于地的亚里士多德,从诗词歌赋到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从奥古斯丁的心灵哲学到托马斯·阿奎那的知识论,从笛卡尔到布莱尼茨,洛克到休谟,康德到黑格尔······满怀好奇地涉猎,小心翼翼地品读,偶尔也喜欢咬文嚼字,与先贤哲人较真,但大多时候都追求一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精神享受。

遇见文学,就是遇见生命之“美”

   文学是什么?当我们这么提问的时候,文学,显然已不再是某一固定学科的特指了。这个时候,它似乎有太多答案,却又似乎无法界定,除了我们广知的文史哲不分家外,有时甚至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文学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伊格尔顿所说的那样,“伟大的文学是一种向生命/生活虔诚地开放的文学,而生命/生活是什么又可以被伟大的文学所阐明”,它既包罗万象,又寓于万物之中。
   在我的词典里,文学就是一种“美”,那里,有“南国‘微凉的雨’,有山间深谷不可捉摸的回声,有早春黎明难以追寻迷惘,有夜雨中芭蕉矜持的沉默。”它可以是康德所谓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也可以是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还可以是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翻开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简直就是一部美学史,在诗经的蒹葭苍苍里,在楚辞的春秋代序中,在乐府的日出东南隅,在唐诗的金樽对月时,在宋词的天上宫阙中,在元曲的西风古道上,在晚清的大观园里,在寂寥的雨巷中,在一夜肖邦的回响里,有太多太多的美,自然的、生命的、生活的,普天下之美,尽在其中。

走进文学,开启一场与“美”的搏斗

   从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山西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从一名文学的爱好者,到文学领域的探索者,一路走来,不无艰辛,却也乐在其中。当我弄明白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穿越结构主义的思潮林立,对俄国形式主义与索绪尔的语言学都略有所知,也开始尝试着运用现象学、阐释学、精神分析学等专业知识“解剖”文学作品时,感觉自己如获至宝。仍记得自己在写完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文章时的喜悦,因为在此之前,我只会写读后感;也记得那些在电脑上敲下的文字第一次以铅字的形式出现在刊物上,并以自己的名字署名时的激动。但我深知,这所有微不足道的成绩都是来之不易的,是历经无数次的“搏斗”换来的。
   第一场搏斗是选书时的精挑细选。在当今出版业盛行的时代,一本书可能会有多个版本,这时,就需要我们有择书的智慧。作者、出版社和责任编辑固然是选择一本书时的首要考量因素,但如果是丛书,还要考虑主编,如果是译著,译者就很重要了。第二场搏斗是阅读时的锱铢必较。阅读时,除了保持极虔敬之心外,还要有敢于怀疑的勇气。凡是自己怀疑的地方,都要做标记,并及时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进行核实。我在阅读有关叙事学方面的文章著作时,就曾发现有的作者用“叙事”,有的用“叙述”,即使同一作者,也有时用“叙事”,有时用“叙述”。当时为了一探究竟,除了查阅词典,从字面意思辨析外,还分别对比了热拉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陈平原老师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申丹老师的《叙事、文本与潜文本》,浦安迪老师的《中国叙事学》几本专著中对两个词语的运用,才发现,“叙事”既强调叙述方式,也强调叙述内容,是“叙”+“事”,而叙述则更多的侧重于叙述方式。第三场搏斗是写文章时的如履薄冰。从标题的选择,到文章中遣词造句的斟酌,每一步都谨小慎微,真可谓是“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从哪个角度切入,写哪些方面,文章的逻辑层次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此外,还有每一个字词在段落中的排列,哪怕是一个看似随意的“的”字,都不能掉以轻心。当然,也正是在这一次次与“美”的搏斗中,我走进了文学,走进了生命的深处。从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山西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从一名文学的爱好者,到文学领域的探索者,一路走来,不无艰辛,却也乐在其中。当我弄明白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穿越结构主义的思潮林立,对俄国形式主义与索绪尔的语言学都略有所知,也开始尝试着运用现象学、阐释学、精神分析学等专业知识“解剖”文学作品时,感觉自己如获至宝。仍记得自己在写完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性文章时的喜悦,因为在此之前,我只会写读后感;也记得那些在电脑上敲下的文字第一次以铅字的形式出现在刊物上,并以自己的名字署名时的激动。但我深知,这所有微不足道的成绩都是来之不易的,是历经无数次的“搏斗”换来的。

参与课题:

1、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省政府新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协同机智与引导策略研究。

发表论文:

1、人性温暖与底层尊严的呼唤与表达——关于尹学芸的长篇小说《菜根谣》,《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CSSCI)。

2、关于“小长篇”文体的一种理解与思考,《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年第2期(CSSCI)。

3、生存困境与精神救赎——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坐》,《小说评论》2020年第5期(CSSCI)。

4、《野蛮生长》人性形象谱系分析 《小说评论》2019年第4期。(CSSCI)

5、关于“小长篇”文体的一种理解与思考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年第2期。(CSSCI)

6、上海“日常叙事”中的“宏大叙事”——关于夏商长篇小说《东岸纪事》 《励耘学刊》2018年第2期。(CSSCI)

7、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的文学史意义重识 《安徽文学》2018年第12期。

8、叙事位移与人性世界的深度检视——关于胡学文中篇小说《龙门》 《广州文艺》2019年第2期。

9、以青春的笔触书写世道人心——《山西文学》2018年度“步履”栏目纵览 《山西文学》2019年第5期。

10、透视那些精神勘探者的精神世界——评陈为人《摆脱不掉的争议》 《安徽文学》2019年第11期。

11、大学生文学奖之我见,《山西日报》2019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