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研榜样 | 博士研究生崔军彪

日期:2022-03-23

9282ad699e42420280a973cca3299782.png

崔军彪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8级博士研究生

科研与我 

伟大的学科和渺小的我

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延续和胜出的重要法宝。在漫长的进化和文明史中,人类制造的工具不计其数,但计算机无疑是其中最伟大的工具之一。作为一种工具,计算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功能是可编程的,即要用它实现什么功能是可以人为设定的。这明显优于其他工具,例如:一辆自行车、一把多功能军刀,不论是具备较单一的功能或是集成了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在工具诞生时已经被确定且不能再做调整。从原子弹实验的复杂计算到外卖点餐的简单操作,背后都是计算机“以不变应万变”的功能支持,其中“不变”的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集,“万变”的是这些基本功能集的组合方式。这一强大的功能是大量计算机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每每想到这里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

早期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是如何制造计算机和如何让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方便地设定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如何制造更强大的计算机以及如何让计算机更好用仍是重要的研究问题,但更伟大的想法是Alan Mathison Turing于1950年提出的“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和John McCarthy于1956年提出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即如何让计算机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智能、提供更复杂的功能、甚至像人类一样具有发明和创造的能力。人工智能自其提出以来就颇受专注,单是其数十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史本身就足以令人着迷。当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18年,图灵奖授予熬过寒冬的“深度学习三巨头”Yoshua Bengio、Yann LeCun和Geoffrey Hinton,以表彰他们给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突破。三位科学家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执着与坚守成就了深度学习最终的成功,他们的精神足以鼓舞广大的科研工作者。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深刻的学科,包含如何制造、如何更好地使用计算机以及如何让计算机拥有智能等研究内容。作为一名普通的研究生,在伟大的学科和科学家面前是如此渺小,如能为计算科学的发展起到一点儿推进作用,足慰平生。

ee5676fca4bd429687d8984f4126cbe4.png

良师益友

大二那年(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计算与信息技术学院的魏巍老师,接触到了科研。后来在魏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2014-2015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研训练)。一路下来被魏老师的刻苦精神和科研热情所感染,慢慢对科研有所感觉。

本科毕业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经魏老师介绍就读梁吉业教授的硕士。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入门机器学习。硕士期间,一本周志华教授的《机器学习》教科书和博士王杰师兄整理的科研文献成为我的日常。硕士的前两年,我沉迷于机器学习各种方法的巧妙不能自拔,并没有做出创新性的工作,仅仅熟悉了很多经典方法和基础理论。期间梁老师也没有施加过多的压力,每次的工作汇报梁老师总是给出启发性的指点和开导性的鼓励。研二时我有幸获得直博资格并成为梁老师的博士生,由此开启了博士研究生涯。  
博士期间我投身于自己具体的研究工作,在与梁老师的接触中明显感受到了科学家的品质和自身的不足。例如,在文章写作中中,梁老师会指出文章中标点符号和公式的不当,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标点符号的威力、合适的公式可以如此简明地表达复杂深刻的原理;在为一个问题困惑很久没有思路时,梁老师往往能几句话解除疑惑、打开思路,观点的深度总是超乎想象;在讨论专业问题时,梁老师会不时直接指出某年、某期刊、某作者的某篇文研究过类似的问题,并给出该文章的结论,而我总是诧异于为什么能记得如此准确。凡此种种,每次被指出不足都给了我进步的机会,每次感受到差距都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但不得不说,这种幸运被我撞上了。   

经过多年的摸索,在良师益友的帮助指导下总算完成了自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论文。后首过往,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的蜕变;放眼未来,科研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