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研榜样丨杜紫薇:史学研究与个人情怀

日期:2021-01-11

人物简介:杜紫薇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bf195d4a33964e1981f13e742dde7808.png

“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是阎步克先生对于历史研究的总结与思考。我常常在史学研究的探索之路上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认认真真找问题,脚踏实地做研究。

我是一名来自陕西西安的学生,从小就听着秦皇汉武、汉唐盛世的恢宏故事,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梦回大唐,切实感受唐代长安的繁华。高考那年,我以第一志愿考入山西大学历史学专业,从零开始学习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六年前,刚刚上大学的我,以为历史学就是像高中一样学习书本上的历史事件,再简单分析原因和意义。但在后来的历史文献课、史学理论课的学习中,我才发现历史学并非如此。

“我们只能无限的接近历史真相,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还原历史本身。”我始终记得老师的这句话。历史学工作者的研究工作应该是通过文献材料和出土文物材料的分析和对比,丰富对过去事物的认知,进而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见解。当有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开始阅读名家著作和原始文献,学习如何分析史料,如何进行一次完整的历史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史料和书籍阅读,我逐渐有了一点历史学研究的体会。感受文本中的人物在他们价值观和环境下的行为方式,分析他们行为的目的和产生的影响。而此时的我还处在吸收各类观点的阶段。我常常赞叹史学大家研究角度和思考方法的独特性。

在大三的一次田野调查活动后,我撰写的一篇调查报告被选中。自此之后我开始了针对性的田野调查研究。我的学习重心也从一开始的阅读专著和论文转向了历史田野调查。每周一次的田野调查,进行相关人物口述记录、民间文献搜集以及碑刻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经过了大半年的田野调查,我对历史研究方法逐渐有了新的理解。田野调查作为重要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将这种方法融入历史学研究能够增加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深度认识。获得深度体验感才能够切实的理解历史主体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田野考察之后,我开始撰写考察报告和相关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遇到了此前从未碰到的问题。从前的文献分析和研究都是以文本史料为基础。在丰富的文字材料面前,我能够切实的分析问题,但在面对田野考察有限的口述和碑刻材料时,我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完成一篇论文。

田野考察能够获得不同于传统文献的各类丰富资料,口述资料、碑刻资料以及地方文献资料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学研究资料。但由于不同地区的价值和资料程度不同,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地方不一定会有丰富的资料,有丰富资料的地方是否具有史学研究价值也有待考究。“走向田野与社会”是我们社会史研究的主题与核心,是社会史坚持努力的方向。如何走向田野、走向什么样的田野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我在没用做好认真思考的状况下进行了短暂的田野考察。虽有成果却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当然,田野考察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对于历史研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文字材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田野调查的碑刻和口述等资料,能够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性材料。总之,要想做好历史问题的研究,必须认真阅读史料,做好史料的分析和整理。在分析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再用实地考察的资料对论据进行补充。认认真真读史料,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成为了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2018年我本科毕业,继续留在学校读历史学硕士。在选择研究方向时,我认识到自己对于研究近代史的敏感度不高,对古代史却有着独特的情怀,尤其是隋唐史。我为何选择隋唐史?这是我长久以来反复问自己的问题。一直以来我无法回答自己,究竟是内心的对于大唐盛世的向往,还是被唐诗幻境的吸引。

直到我真正开始进行隋唐史研究,我才明白对于隋唐史的兴趣是出自我对家乡的个人情怀。走出西安,来太原读书的我,始终无法割舍对于家乡历史的感情。我一直很想知道在我成长的土地上,千年之前的故事。唐长安城中的人和事吸引着我进行历史研究。因为一种家乡情怀而选择隋唐史的我对这一时段的研究充满热情。

在正式入学之后,我通过对《资治通鉴》的系统性阅读,找出自己觉得疑惑的问题点。在与老师多次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我对财政经济问题不敏感,对文化教育等问题却又颇多见解。因此,我的研究大方向基本确定为唐代的教育文化史。在此后的不断阅读史料和专著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历史研究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发表一篇专业论文,成为了我学术训练之路上重要的一环。今年上半年,我将自己写成的小论文发给导师并得到老师肯定,但在投稿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是首次发表论文,我并不清楚论文发表的流程和要求,犯了很多细节上的错误。在老师的帮助下,经历了多次修改后的论文成功发表。在得知论文发表的当天晚上,我的心情很复杂。我肯定了自己曾经的努力,总结了这次的收获——注重文章细节,字斟句酌的进行论文写作才是最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研究中,我会更加细致的做论文,更加踏实的进行学术问题研究。

认认真真找问题、脚踏实地做研究,是我作为一名刚刚入门的历史学研究生始终如一的学术坚持。我走出古都西安,收获了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我走向唐都长安,选择研究隋唐三百年的历史。一种对家乡的独特情怀逐渐转化成了我对于隋唐历史的研究热情。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会依旧保持着这种热情,感受千年之前长安城中的恢弘气象。

写一篇历史学专业学术论文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在不断积累阅读量的同时,注重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从问题入手寻找资料,逐渐找到答案,才能够建立清晰的论文结构和框架。第二,穷尽史料。在学术训练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自己问题相关的史料。当史料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第三,注重文章细节。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结构清晰,论证充分,还要注重言辞细节,做到章节之间,段落之甚至每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表达完整。

在上大学之前,我通过了音乐学院的钢琴十级考试,音乐算是我的一大爱好。上大学之后,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上。我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文学,大学也选修过相关的外国文学鉴赏课。尤其喜欢加缪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

历史学作为文科专业,知识储备和问题意识至关重要。个人认为,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应该培养自身看问题的宏观视野。跳出问题本身的细枝末节,从大视野的角度看待该问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回头看我浅薄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能够总结出以下几点实际学习中的建议:第一,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精读和泛读,以古代史为例,每个时段都有著名的研究专家,他们的代表作应该精读,其他作品可以泛读。精读一本书要做到整体分析全书结构,理清全书框架,找到作者研究思路上值得学习的创新之处;细究每一个问题的史料运用和作者的分析方法;最后再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第二,打开视野,不要用时段划分限制自身思考。时段的划分是为了更好的理清整体史结构,论文思考要尽可能全面深入,不要仅仅局限于本时段的研究。注重历史联系与发展,才能得出更好合理的结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各种难题。论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的时候,不妨先放下不写,看看其他专业的书籍论文或者出去走走,不要一直钻牛角尖的想问题。有时候不经意间的灵感,比伏案好几天冥思苦想的效果更好。学术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既然选择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