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背后的红色精神

日期:2021-10-13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激昂的旋律飘荡在华夏大地,中华儿女奏唱国歌之际,又有多少人明白国歌中这句歌词的分量。如今的万里长城新气象,是无数英雄用血肉之躯铺就的。这句歌词,颤动着历史的声音,讲述着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是无数英烈用生命奏响的挽歌。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了国歌背后的故事。通过老人的讲述,原本只存在于报纸和书本上的一位位英烈,都在脑海中跃然鲜活,一段不畏生死,保家卫国的历史也徐徐铺开。那是1931年,日本霸占了东北三省,在“满洲国”成立后,日本觊觎华北地区,于是关东军重兵集结,大举南侵,在攻陷中原屏障山海关之后,又很快转向进攻热河一带。华北告急,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华北地区30余万军队组织起来编成八个军团进行抗击。各个军团从山海关西至古北口,沿长城1000多公里设防。而素有“京师锁喉”之称的古北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3月,敌军进攻了古北口长城的防线,他们用重炮在城墙上轰开了一个缺口,我们的守军兄弟从三个方面涌上来,起初是关麟征25师,被打残后黄杰第二师顶上去,第二师被打残,第83师又顶上去……在这个缺口上与敌军殊死搏斗,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将缺口死死堵住,前仆后继,以抵挡敌军进入长城肆虐。故事的最后,老人泪眼婆娑,昔日场景历历在目。听完这个故事,我眼前浮现出一副血肉模糊的壮烈场面,战士们不畏生死,忍受着子弹穿透肉体的剧痛,活生生用血肉之躯抵住长城的缺口。这万余英魂,他们想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新长城,以保父母妻儿,以保山河太平。据后来的资料显示,古北口抗战,激战75天,击毙敌人7000多人以上,重创日军,中方军队也死伤惨重,伤亡16000余人。这场战斗一直影响着整场长城抗战的战局发展,阻止并延缓了日本军事侵略华北的进程。真实的力量最能打动人心。原来不畏生死、热血男儿、凛然大义、保家卫国这些词语不只是一个形容词、也不只是一句号召,原来它们可以这么直观,这么具体生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七十载弹指一挥间。七十年前山河破碎风雨飘零,七十年后这条红色巨龙早已挺直脊梁,蓬勃待发。我们每一次的向前迈进,每一次的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背后凝结的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热忱与不屈的抗争精神、是党带领人民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奋斗。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如今的中国已稳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风险与挑战也接踵而来。当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突然打响,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这场战役中反应快速、科学决策、切实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党的带领下,疫情防控战取得初步胜利,充分展现了我国应对风险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当面对某些西方国家的挑衅,我们坚持底线,毫不退让的态度赢得了国内国际的一片叫好。在崛起这条路上,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踏实、走的坦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每当午夜梦回,山河破碎的悲凉与惨烈尤历历在目,无数英魂的不屈与抗争仍激荡人心。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继往开来,铭记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时,时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之一代的”当今的我们,身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阶段,生活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作为青年大学生、共产主义接班人,应不坠青云之志,上下而求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奋斗的姿态,永续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