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红色

日期:2021-10-21

当太阳渐渐爬上天空的高处,那种蓝色不再那样地深,慢慢变淡了。不知不觉,云彩和微风追逐打闹着出现在了天空中,明媚的阳光给天空上了一层柔美的暖色。在飞扬的思绪间,我仿佛凝望到中国工农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这片蔚蓝色的天空上展翅翱翔。

这里是大别山脉蜿蜒曲折之处,仿佛母亲的臂弯孕育着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种骨子里的热烈仿佛与生俱来,这里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共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3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献出了5.5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高中春夏之初,我曾约上三两好友来到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革命老区,去探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鼎盛时期,探寻在战火硝烟年代下的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当《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响彻中华大地,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从这里策源,红色的火种经过21年孕育,经历了组建红四方面军、建立鄂豫皖苏维埃政权、重组红二十五军、重组红二十八军、进行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直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新县,从此便有了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的美誉。县城附近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红色景点成为游客首选。雨后的红色场馆更显庄严肃穆,前来参观红色首府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瞻仰文物照片,聆听红色讲解,了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共抒爱国情怀,博物馆持续开展的“小小讲解员”活动成为假日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忍不住去触碰镶嵌了子弹壳的建筑,我忍不住去触摸我所踩着的这片土地,凝望全国唯一留存下来的书写在青砖墙上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它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保存,是国家一级文物。回望这烈士陵园,我所见到的这片环境优美的土地,我所踩着的这片坚实的土地,曾经躺着无数的革命先辈的遗体,流着他们奋力拼搏的鲜血,这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先辈用身体推积出来的安稳的土地。我能摸到的只有脚下坚实的水泥地,七十多年的时间早已洗去当年先烈们留下的一切,也许这片地方在七十多年前曾有一个或者几个烈士牺牲,我想跨越这时间的距离去和他们接触一下,我想告诉他们,谢谢他们的英勇,成全了如今强大的的祖国。

黄澄澄的太阳在东方含羞地露出头,它终于跳出了山峰,光线穿过如纱的云层,展露无以伦比的锋芒,穿透迷蒙蒙的乡村。在这如诗的村庄安息着建国以来唯一一位土葬的将军——许世友。当中央号召实行“火葬”时,这位忠心于党、披荆斩棘一辈子的老将,却坚持不签同意书,他说:“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党,却未能给自己在老家的老母亲尽孝。我要在死后守候着我的母亲”,邓小平同志批复请求为“下不为例”。这位一生传奇的老将军真正诠释了“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的纯粹品格。不知不觉中,烟雾消失得无影无踪。远处的山峦清晰地露出绿色的衣装,近处的树木翠绿欲滴,在亭亭玉立中,仿佛长有少女的眼眸,澄澈地闪着眼波,悄悄地注视着乡村。许世友将军沉睡在乡村的古朴与温厚里,感受自然的无比亮丽与缤纷的色彩。

田坝里的麦穗悄无声息地吮吸着,潮乎乎的山风轻抚着坡地上的油菜花。早起的庄稼人正在田间忙碌着,一条涓涓的溪流横穿于山谷。被露珠打湿了的早晨,饱满了田坝里的麦穗,也饱满了庄稼人早起的心。街道上是一片潮呼呼的露水气味,树影子渐渐的淡了,星斗渐渐的少了,天空渐渐的亮了,寨子上的喇叭花顶着露珠儿开了,豆荚子在微风里摇摆,菜饭的香味儿开始飘荡,红色的血脉、红色的精神、红色的传统还在世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