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15信息来源:南航徐川
第三个问题:“年轻态健康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即插即用吗?是一试就灵吗?
其实也不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四平八稳,早期我们也有过复制,有过粘贴,却也带来了水土不服……
从陈独秀到瞿秋白、从李立三到王明,中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盲目复制粘贴苏联经验的后果是革命遭受挫折、事业陷入低谷……
莫非,马克思主义也不行?
其实,《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的序言里给出一个答案:“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后来在中国的发展,不断地在印证这一点。
我们看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其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在回答重大的时代问题。
比如,在回答“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等重大问题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比如,在回答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比如,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比如,在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那么,党的十八大后,我们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那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对这个时代课题的回答,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就是宪法中“思想指引”和党章中“行动指南”的来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透过这条思想脉络,我们感受到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一直保持的“年轻态”。
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就是思想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第四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么?
马克思,生于1818,逝于1883,享年65岁。
在他离开之后的很多年里,有一种声音时不时会出现,那就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西方世界很多人热烈庆祝这一“世界性的胜利”,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
问题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相反,是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后的失败。
事实上,一个已经被时代淘汰的思想是不会也不需要拿出来反复宣判它的过时。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依然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组织展开了一个千年思想家的评选,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屈居第二。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马克思现象”再一次在西方世界生成。
西方人每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这位伟大思想家,这次也不例外。
有人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用这么几句话:1911年叫做只有资本主义才可以救中国(辛亥革命),1949年叫做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新中国成立),1991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08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资本主义(国际金融危机),到了2012年,只有中国才可以救全世界(电影《2012》)……
为什么中国经历了从被别人救到可以拯救别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也才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西方学者直言:为什么他的时代不在了,他还在?
答案也很简单。
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依然在起着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所解释的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在起着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依然在起着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依然在起着作用……
去年,一批外籍在华留学生选出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很多国家的政治家、政治学者,期盼从中国的发展道路中找到可以借鉴的法宝。后来,他们发现了一本秘籍,希望能够寻找到法宝和钥匙,这本书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短短数年内,热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邓小平当年曾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今天的世界,虽然社会制度有差异、意识形态各不同,但一个观点已成共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
“中国让社会主义学说重新伟大”。
第五个问题:如何评价马克思?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本人。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来讲什么是“成功男人”。(标准如下:3岁,不尿裤子;5岁,能自己吃饭;18岁,能自己开车;20岁,有女朋友;30岁,有钱;40岁,有钱;50岁,还有钱;60岁,还有女朋友;70岁,还能自己开车;80岁,还能自己吃饭;90岁,还不尿裤子;100岁,还没有挂在墙上;200岁,还挂在墙上。)
我想,在这个充满调侃与恶搞的标准里面,最难做到也是已达最高境界的,无疑是最后一条。
2018年,已经是马克思出生后的整整第200个年头。
他依然还“挂在墙上”。
这里的“挂在墙上”,绝非只是挂在你家墙上,或者你村里的墙上,而是全世界很多角落的墙上。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先生所说的: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马克思?
凡人不好评价,伟人更是如此。
仔细想来,对马克思最为中肯客观的评价只能由一个人给出,既不溜须拍马,亦不中伤诋毁,只能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和最传奇友谊的革命同志恩格斯的评价。
恩格斯的评价也是一篇经典,叫《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这篇经典文章里,一贯严谨的恩格斯动情地说道:“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如果你读过这篇文章,从中选一句话作为微信签名,你会选哪句呢?
我选这句:“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此种境界,令人叹服。
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莫泽斯·赫斯曾经这样介绍马克思:……你将会看到最伟大,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的真正的哲学家……他具有最深刻的哲学头脑,又具有罕见的智慧;如果把卢梭、伏尔泰、霍尔巴赫、莱辛、海涅和黑格尔结合在一起(我说的是结合,不是凑合),那么结果就是一个马克思博士。
这么多伟大人物的结合体,人类已经无法阻挡马克思!
说到马克思与其它哲学家们的区别,还是让我们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十一条作为小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思想仍在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在越来越深远地改变世界。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确定无疑地说,200岁的马克思依然“年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