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感想 | 学术五分钟三等奖获得者文烁棋

日期:2022-01-06

2deef01f053d4dfcb999cf138371a741.jpg

选手基本信息:文烁棋 新闻学院2020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演讲题目:《〈长津湖〉之热:一种集体记忆的苏醒》

比赛宣言:不喧哗,自有声。

拿到三等奖的那一刻,若问我遗憾吗?我当然不遗憾,相比我的初心来说,在校级决赛荣获三等奖早已是超长发挥了。颁奖典礼结束后,我既觉得疲惫,又觉得轻松。

认清自我,勤能补拙

九月开学后不久,作为一名研二学生,我决心参与本学期的“学术五分钟”演讲比赛。参与动机也很简单:一是整个暑假都在看有关记忆研究的论文和书籍,想借助这一活动锻炼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同时也是为开题报告做准备;二是单纯想参与活动,为明年的奖学金评选加分。为此我给自己设置了个目标——在初赛拿个优秀奖就可以了。决心参赛后,我把目光瞄准了上映不久的电影《长津湖》,它基于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与集体记忆理论有着很好的契合度。

选题定下后,文稿和PPT很快就做了出来。之后便是我最头疼的环节——熟悉稿子,并且脱稿流利地讲出来。讲道理这对我很难,我有些许社恐,口头表达能力很差,也毫无演说激情。上次登台演讲,已是高三时的国旗下讲话。我对着宿舍的镜子一遍遍练习,一遍遍叹气,因为每次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卡壳,这也让我极其郁闷。

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后,我终于保证了在慢条斯理演讲的情况下不卡壳,当然这是以牺牲感情带入为代价的。尽管如此,我还是凭借着零失误、流畅的表达和选题的可塑性价值拿到了学院一等奖,不得不说这是很出乎我预料的事情。

进入复赛环节后,我根据初赛表现和之后赵巧玲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准备,特别是对文稿做了大幅度修改。相较于初赛,文稿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和生动性,代价是背稿难度也加大了,这无疑是在“自讨苦吃”。复赛当天,我被安排在了下午场,整体发挥并不好,两次卡壳和生硬的激情发挥让我觉得,我的“学术五分钟”之路也该到头了。但复赛结果出来后,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26人的名单里,这是令我惊讶而欣喜的。

db94fd03e4fe4259beb4f7f956ecb5bb.jpg

直面痛苦,坚持到底  

能进入决赛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结果,这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我挺进了决赛,忧的是我必须正视自身在表现力上的不足,并想办法发挥出最佳状态。好在学院向我们伸出了援手,学院副书记和两名老师对我进行了悉心指导,让我对演讲的状态和气场有了深入了解,剩下的自然就是老一套的重复练习了。

决赛那天,我走上了讲台,拿出了多次练习后才获取的心态,这不仅仅来自于学院书记和老师们的指导,也来自于我对初赛和复赛系列表现的经验吸取。

短短五分钟,于我而言漫长如半小时。然而我却拿出了最好的状态——既做到了零失误,也兼顾了演讲的表现力。演讲完毕后,压在我心口的巨石随之落地,我长舒一口气,对着台下观众鞠躬致敬。在这个属于诸多学术大牛或校级领导站台发言的地方,作为一名无名小卒,我也获得了五分钟表现的机会。

毫无疑问,一切都值得。对我这种惧怕演讲、抗拒社交的人而言,面对这样一场为期两个月的比赛,能坚持到最后,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