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采访 | 学术五分钟二等奖获得者李沛峰

日期:2021-12-20

41e1001111e74111a682d914985f6b52.jpg

选手基本信息:李沛峰  新闻学院2021级研究生

演讲题目:   《群体效应下的社死反思,再论民胞物与》  
比赛宣言:   唯有敬德修业  

记者:您好,我们是校研会杂志社的记者。首先祝贺您在学术5分钟演讲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今天我们想借着这个机会对您进行一下采访。可以分享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李沛峰:我满足,一开始没有觉得自己能够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参加比赛也并没有冲着奖项而来,获得了心里自然是很满足的。

记者:你的演讲题目是什么呢?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

李沛峰:我演讲的题目是《群体效应下的“社死”反思,再论民胞物与》。我选这个题目,是源于人文社科当中的一句话,叫做“关乎人文而化成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凸显一个人或者一个学生独特的社会关怀,这个“社会性死亡”就是源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关怀。

记者:从初赛到决赛耗时近三个月,你在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李沛峰:从初赛到决赛有两三个月之长,的确有一些艰辛和困苦,因为战线长意味着内容将要更多的深挖,要有实质性的进展。从初赛到复赛一路走来有老师,无论是研会的老师,还是各个学院的老师进行辅导,能在很多方面学习到东西,有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最终的实质还是在于,能够在短短的五分钟,深挖到什么程度,把自己的社会关怀表达到什么地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东西。至于其他的演讲技巧,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提升,更重要的还是学术上的。

记者:有哪些经验可以和以后参赛的学弟学妹们分享的?

李沛峰:演讲比赛,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技巧去分享,没有什么一招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我觉得还是基于每个人独特的社会关怀,自己的人文关怀到了,或者说自己对于自然学科的一个关怀到了,便能去感触人,让别人去明白他,理解他,并且去跟随他,最后去明白这一学科。并不是说我们今天演讲了之后,我们懂了一个什么技巧,而是我们懂得它背后的意义。

记者:你认为研究生应该如何平衡繁重的学业和校园实践活动呢?

李沛峰:学业和活动其实在我看来并不冲突,二者其实并没有一个特殊的平衡界限,我觉得有人侧重学业,有人侧重活动,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和价值的不同体现。觉得在活动当中能体现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便是值得的,在学术当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更是值得的。更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在众多的活动当中,去促进自己的学业,也可以在自己的学业当中,促进实践活动。从学业到活动,二者是知行合一的,相辅相成的。

记者:你如何评价“学术五分钟”系列活动?对这一活动有什么建议呢?

李沛峰:我对咱们的活动相当满意。作为一个选手,我的建议有一点,就是希望活动的战线稍微短一点,战线太长的话,比赛之前还是夏秋之交,比赛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下过几场雪的时候了,希望时间上尽量的安排的紧凑一些,这样的话更有利于我们去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