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3-23信息来源:文学院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初读这本书是由于朋友的推荐才去看的,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得不说,作者把人物之间的纠葛写的那么惊心动魄又触动人心。合上书,我的脑海里回想着那个画面: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哈桑边跑边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那个纯洁的少年就这样走进我的心里,这个少年的身上有着令人敬佩的美好。
书中讲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遭遇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情,阿米尔对其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选择逼走哈桑来减轻自己的内疚感。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再次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没料到,哈桑竟然去世,而他的儿子索拉博过的也是十分凄惨,阿米尔最终选择照顾索拉博来向哈桑道歉。故事的结尾是以阿米尔与索拉博放风筝来结束,我想作者的用意是想给哈桑一个安慰,尽管这个安慰迟了二十多年,但是,善良的哈桑在看到阿米尔的悔悟时一定会选择原谅他,选择原谅这个虽然背叛过他却也曾真心待他的人。作者以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为线索,讲述了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纠葛,而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风筝的线一旦断开,就会漂泊无依,甚至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两个男孩的友谊之间因为风筝而破裂却又因为风筝而重归于好,作者用细腻的手法,描写了人性的善恶美丑,巧妙动人的情节交错,各种人物的不同命运,引起人们的共鸣,值得人们深思。我想,或许每个人童年都会有一个亲密无间的伙伴和自己一起放风筝,只是多年之后,那个人是否还在你身边?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有两个男孩,一个虽是富家少爷,吃穿不愁,但是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他们两个互相陪伴,互相依靠,要是哈桑没有遭遇悲惨的那件事的话,我想他们俩一直会是好朋友。一起长大,一起吃饭,一起放风筝,一起娶妻生子,哈桑不会死,阿米尔也不会家破人亡,可是人生不能重来,命运就是这么残酷。每次一想到阿米尔说:哈桑不会拒绝我任何事情,我就会感到很难过,为他的善良感动,也为他的遭遇心酸。哈桑为阿米尔所做的一切,都超乎了他自己,他对阿米尔的忠诚,愿为他付出一切的使命感,让我震撼。哈桑追风筝不是为他自己,而是希望阿米尔得到他父亲的表扬和认可,就为了阿米尔的一句话,哈桑义无反顾,绝不回头。哈桑太善良,善良到他在被别人欺负时对阿米尔的袖手旁观也毫不在意,就算遭到了奇耻大辱,就算阿米尔背叛他,他还是待阿米尔像从前那样好。有的人认为哈桑对阿米尔其实是一种愚忠,我却不然,我认为哈桑是把阿米尔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是真心待他,到后来阿米尔知道哈桑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难过,可是一切都无法挽回。时间带走了一切,却又将一切带了回来,阿米尔对哈桑的愧疚转移到索拉博身上,中年的阿米尔终于在索博拉的身上完成了救赎,给了哈桑一个交代。
作者是阿富汗人,但是书里并没有较多的介绍有关中东政治或战争的一些事情,而是讲了发生在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里生活的故事。故事的高潮残忍又美丽,让人不敢去读却又无法放弃,背叛与救赎,伤心与绝望,只有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人,才能被文中的情感所感动。阿米尔和哈桑其实是他们父亲的两面,一个懦弱无能,一个勇敢正直,一个逃避现实,一个乐观面对。开头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结尾阿米尔为索拉博放风筝,像是宿命的轮回,上帝让一切都回到原点,让阿米尔完成救赎。读到后面的时候,我觉得作者有些残忍,为什么哈桑那么善良的人,他的儿子竟然和他一样也遭遇了不可言说的悲剧,为什么索拉博的人生也过得这么凄惨,为什么世间的恶人还能活得如此逍遥。也许这就是作者真正用意所在,用哈桑的善来折射出世间的丑恶,用阿米尔的懦弱来嘲笑人性的可悲,文中没有无病呻吟,没有拖拉虚矫,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用精炼的篇章,细腻的手法勾勒家庭与友谊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童年的选择会影响我们成年生活,就像“蝴蝶效应”,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措手不及,无可奈何。故事的真相总是残忍又美丽,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哈桑的灵魂是纯洁、勇敢、善良的,他对阿米尔的绝对忠诚,毫无保留的关心,让人动容。阿米尔嘲笑他不识字,只把他当作仆人,在他受到别人伤害时袖手旁观,一切的一切,哈桑都原谅了他,即使阿米尔最后连句抱歉都没说。而他竟然为了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而死,他用生命表示了他的忠诚,我想,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为你,千千万万遍”,他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誓言,在他身边,你会发现,人世间竟然有这种不求回报像天使般存在的人。哈桑去了天堂,他一定很幸福。
哈桑生来就是兔唇,身体上的缺陷并未使他成为一个乖张跋扈的人,反而他很纯洁,待人温和,书里前半段写的是哈桑和阿米尔童年生活的事情,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阿米尔对渴望父爱的热切还有深深地自卑。阿米尔虽然是富家子弟,但是由于家庭背景的复杂,导致阿米尔一直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而哈桑是他唯一的玩伴,正因为哈桑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才会嫉妒哈桑,嫉妒他每天都那么开心,无忧无虑,在哈桑被人欺负的时候,阿米尔心里嫉妒怨恨的邪火窜出来,漠不关心,导致后来一系列的悲剧。书的后半段着重讲的是阿米尔的救赎,备受良心煎熬的阿米尔在多年之后终于悔悟,在他返回家乡去找哈桑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哈桑的去世,父亲的死亡,家道的中落,预示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已经逝去不可追回,所幸的是,索拉博最后还是获得了幸福,阿米尔陪索拉博放风筝的时候,他想到了哈桑,如果当初救了哈桑,一切会不会不一样。阿米尔和哈桑不仅仅是主仆关系,还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本是血脉相连的两人,彼此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人生有时就是这么的滑稽,而我们总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如果哈桑还在,他们每年肯定一起放风筝,一起吃饭,一起种草,一起做孩子们该做的事。哈桑肯定还会给他放风筝,对自己无理的要求有求必应,哈桑还会挥着手给阿米尔说愿为他做任何事,他的眼神依然澄澈晶明,像个无瑕的天使。我最喜欢书中的两段情景,一段是开篇哈桑和阿米尔放风筝,一段是结尾阿米尔和索拉博放风筝,尤其在结尾中写道阿米尔在多年之后,用哈桑的方式为索拉博追到了风筝,阿米尔想到了上一次放风筝是在1975年冬日,当时阿米尔刚刚割断最后一只风筝之后,他的爸爸在屋顶上,鼓着掌,容光焕发。而现在他割断了风筝,他的身后没有父亲,也没有哈桑,所幸还有索拉博陪他度过,他为索拉博追风筝,就像哈桑为他做的,一样的义无反顾,无怨无悔。
书里的风筝不仅仅是指的是风筝,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哈桑是不幸的,而他的儿子索拉博是不幸中的万幸。在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阿米尔对哈桑所有的愧疚和悔恨,都回报在索拉博的身上,他最终完成了救赎,追到了心中独一无二的风筝。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彼此的存在。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犯错,不断地原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犯错。书中的情感只有沉下心来读的人,才会被打动,就像结尾中写道索拉博的微笑在阿米尔的眼里看来就像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阿米尔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东西,书中关于人性的本质和救赎,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念念不忘。其实,人生就像一杯茶,只有品过苦涩的滋味,才能口唇留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只要我们最终悔悟,那就还有补救的机会。记得偶然看到过一段话: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人生随其然,生活何其烦,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经过一些人,我们才会成长。如果一个人为另一个人付出他的全部时,付出越多,就越在乎,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哈桑就是这样的人,他是纯洁而伟大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希望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够珍惜身边人,握住幸福,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