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9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跟着家人重新走了一遍回乡的路。我的老家刘家庄,那个爷爷出生、成长、无数次走出来又披星戴月赶回去的家乡,坐落在寿阳县西洛镇向南约15公里远的大山深处,是个被潇河水绕着脚下,小麦田和玉米地包围着的小小村落。驱车从城区前往西洛镇,再从镇上徒步约20里路,我们一行人翻山越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了老家。固然沿途春光无限,鸟语花香,道路也从原先坑坑洼洼的泥石路变成了平整许多的水泥路,却依旧崎岖起伏,有的路段仍是杂草丛生,清明雨后更显泥泞,爷爷看着路上留下的车辙,给我讲起了过去参与“两基”工作时的经历。
“两基”工作,又称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两基”目标的完成,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和1988年《扫除文盲工作条例》颁布执行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学校、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艰苦奋斗中实现的。我的爷爷王茂泉同志,也在2000年“两基”目标初步实现之际,因在工作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和突出表现,与其他1043名同志一起,被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授予了“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爷爷是小学教师出身。当时的老师数量奇缺,爷爷从师范毕业回乡后,所在的学校竟只有他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个学生从一年级到毕业所有课程的教授,尽管这样,他还是乐此不彼地耕耘在工作岗位上。1966年,他所带的班级成为了当时西洛镇唯一的一个优秀中队,他也成为了西洛镇唯一的优秀中队辅导员,后来又作了西洛镇几十所农村小学的联合校长。1975年,爷爷被市教育局选拔并抽调进入晋中地区教研室,1979年正式介入扫盲工作,从学生教育跨到了成人教育的领域,从此一干就是一辈子。我问爷爷,为什么要从已经非常熟悉的环境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且离开了家乡工作,就意味着要离开年迈的父亲、需要帮助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爷爷说:“我们那时候的党员啊,都是向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看齐的,国家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何况不只是咱们老家,整个晋中市,整个山西省,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如果咱还算能发挥点作用,能帮助大家,那肯定是有多大力就出多大力,再多的困难也得克服。”
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扶贫先扶智。”教育水平和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增收技能和创收途径,如果不能对人民进行教育上的帮扶,一方面大家只能依赖过去传统的劳动经验而无法吸收新兴技术,另一方面也很难突破思考方法,甚至可能出现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全国的扫盲运动曾经先后有过三次高潮,最初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全国5.5亿人中,超过80%都是文盲,农村文盲率甚至达到95%以上,通过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从50年代到60年代,先后有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然而十年文革过后,一方面出现了“老文盲”复盲的情况,另一方面出现了因没有接受系统教育而出现的“新文盲”。爷爷正是在这个时期加入了成人教育的队伍,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开展“两基”工作,帮助地区人民提高文化水平和生产建设能力。
在爷爷1996年发表在《山西成人教育》的文章《真情实感话晋中》里,他这样写道:“我们从事的是提高乡亲们素质的工作,不管是搞扫盲还是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都是为了让老乡们富起来。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们就问心无愧了。”当时像爷爷一样的扫盲工作者,首先需要深入基层,尤其是像我们老家一样的村子,搞清楚当地村民们的教育现状。当时晋中地区有十四个县,爷爷和他的同事们几乎跑遍了晋中地区大大小小的村庄,甚至摸排了很多大山深处的自然村,对需要帮扶的村民数量和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以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办法。其次,要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中提出的扫盲措施,也即“一堵、二扫、三提高”。一堵指的是,通过普及小学教育堵口子;二扫是指,现有的文盲要想办法扫,通过开办民校、农学等方式,对现有文盲包教包学;三提高是指,脱盲之后要鼓励人民继续提高,防止复盲。具体而言,一是鼓励当地适龄儿童入学,截止到1995年,全晋中市99.9%的适龄儿童都能如期入学就读;二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扫盲活动和形式并鼓励村民参加,以晋中市昔阳县为例,在驻村扫盲干部的帮助下,大寨乡组织了大寨乡科技广播学校,乡农教专职干部们通过自编自讲科学技术知识,向老乡们传授科学技术和种植方法;在昔阳县界都乡,乡政府采用乡校一体,农科教一体,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的方式,依托乡办中学设立了农广校教学班。乡里采用集中招生、以村办学的方法,结合本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确定教学班所学专业并下达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任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组织学员回村进行技术培训,把实用技术传播到了千家万户。爷爷和其他驻村干部一样,与老乡们同吃同住,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同时也在稳步推进乡村成人教育的进程。截止到1998年,晋中市各乡镇10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都已办起了农技校等新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共计在20万人次以上,通过参加农广校与其他技术班级,全市共有15203人被评上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青壮年文盲率从建国初的80%降到了5%以下,初步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目标已基本完成。
“三年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会一个受苦人。”奶奶口中的“受苦人”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农民”。过去农民只能依靠劳动经验,不会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或者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而这样的情形在如今全体人民教育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的今天已经慢慢变少了。不管是基本的义务教育,还是多种多样的扫盲教育形式,不仅提高了我们家乡人民的知识水平,更让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水(利)肥(料)土(壤)种(子),密(植)保(植物保护)工(工具改革)管(田间管理)”这样新型的农业技术和方法能得到推广,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有像爷爷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以及教育工作者,将汗水留在了家乡大地的田垄中,将欢声笑语留在了老乡们的屋舍和院子里,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现在的生活才能比原先富足和美好。我辈青年党员同志、群众必当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榜样,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中国的道路上不断进取,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