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0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裴晓军,男,1979年4月出生,山西临猗人,法学博士,山西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现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荣誉和奖励有: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获得者,2013-2014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候选者,2015年第26届“丹柯杯”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得者,2016年北京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爱心使者,2018年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获得者,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烛光奖”获得者,2020年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20年北京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求学山大,师恩难忘
2003年,本科毕业后的裴晓军满怀憧憬与好奇走进了山西大学,在这所百年老校度过了他难忘的七年求学时光。在这里,裴晓军结缘了改变他一生的老师——邸敏学教授。
在裴晓军的印象中,邸老师为人随和没有任何架子,但在学术上却要求极其严格。读博士的前一年半,邸老师让裴晓军写了很多文章,但却不允许他发表,总是改了又改,甚至到了恶心的程度。但是到了第四学期,邸老师却让他全部投出,结果全部快速发表,并有多篇被转载,这为裴晓军日后找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毕业论文修改期间,裴晓军怕邸老师年纪大,看电子文档费眼睛,每次都是用四号字体打印稿件交给老师。同样,邸老师也了解此阶段博士生时间的宝贵,不管多忙,都在三日之内,用红笔密密麻麻改好每一页。
博士毕业前最后一个月,裴晓军每天休息时间不足三小时,体重降了十五斤,头发也掉了不少。每天满脑子都是论文,回宿舍的路上撞过树,去学院的路上掉到过水塘里,去食堂喝粥把盐当成糖……这些经历也成为了他下决心不开车的原因。
毕业前裴晓军又面临着择业问题。由于不是在北京上学,而且从本科到博士,他也没有一个学历是211或985院校的,在京就业之难可想而知。这时,邸老师鼓励他:“晓军,你要相信自己,放开手脚在北京一搏。放心,我永远是你的后盾!”
怀揣着老师的鼓励,在北京高校范围内,裴晓军投了若干份简历,都获得了面试机会。其中在某校面试时,试讲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间10分钟。当他把情况告诉邸老师时,老师毫不犹疑地说:“别着急,今晚我们都好好准备一下,明天早上10点,你放下手上的一切事,等我电话。”
第二天10点整,邸老师的电话准时打了过来。没等裴晓军开口,邸老师便说:“先别说话,看一下时间,听我讲一遍。”
9分47秒!裴晓军永远忘不了的9分47秒!到老师准时讲完课程,又将其中的要点与需要注意的地方向他传授了近半个小时,最后叮嘱道:“一定要记住,讲课要自信,但绝不能自负,同时不管是什么人听课,你都要把他们当成本科生。”
讲课现场,裴晓军按照邸老师所授方法准时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博士毕业时,裴晓军和父母专程去山大看望邸老师,邸老师却只是淡淡一笑:“没什么可感谢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裴晓军是山西大学乃至山西省本土培养的第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毕业十多年,他对山西大学、对邸敏学老师的那份感激与崇敬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愈加浓烈。他深情地说,“山西大学和邸老师就像屹立在我面前的一座雄伟大山,永远是那样雄浑与神圣,是我永远翻越不了的圣山!”正是这样一座圣山,成为裴晓军坚定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源动力。
三尺讲台,言传身教
在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以后,为提高教学效果,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及群体特点,裴晓军主动申请搬进学生宿舍,三年里与学生同吃同住,主动征集学生建议3484份,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获得了课堂出勤率抬头率接近百分之百的良好效果。自入职以来,裴晓军共完成教学任务量6000余学时,课堂教授学生20000余人。平均每年从事党课教学校内30余场,校外10余场。裴晓军深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7次位列学院第一名,2次位列全校所有课程第一名。每逢毕业季,学生们相约重温裴晓军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为了北邮校园内的一道靓丽风景。深受学生爱戴的背后凝聚的是裴晓军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彰显的是裴晓军对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奉献与热爱。
2011年的6月,学校安排裴晓军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一个月,时间恰好与期末前剩余课程的教学时间冲突,在裴晓军的坚持下,他每周安排两个晚上分别回到学校西土城路校区和宏福校区各授课一次,并且每次都是在下午自己的培训结束后赶回学校,来回的路程要5小时,授课2小时,每次回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都是凌晨1点。裴晓军的付出深深感动了所有上课的学生,每次上课前讲桌上都有一份煎饼、一杯奶茶静静地放在讲桌上,这便是学生对裴晓军大爱的无言诠释。
裴晓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在任教的十多年时间里,他精心组织、长期跟踪学生进行特色教学和社会实践,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纠正了众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他组织学生社会调查所撰写的实践报告多次在北京市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