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网上投稿|站内搜索|我要提问

地址:山西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
电话: 0351-7011885
传真: 0351-7018214
邮箱:yangongbu@sxu.edu.cn

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工作

爱与责任谱写青春之歌--聚焦哈工大优秀大学生群体(二)

日期:2010-06-03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

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甘肃陇南龙坝乡九年制学校。来自哈工大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潘民政正和学生们一起开主题班会。突然间,教室猛烈晃了一下。潘民政还以为是外面在放炮,就出门察看。可当他再次回到教室时,地面使劲摇了起来。这时他才意识到:地震来了!

有学生开始惊叫,教室里顿时乱了起来。23岁的潘民政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地震,心里恐惧极了,但是在无助的孩子面前,他突然意识到“我是他们的老师”,于是他很快让自己镇定下来,大声地重复说:“同学们不要慌,坐在墙角都别动,我们的房子很结实,不会塌的!”不一会儿,教室里安静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震感消失了。然后潘民政马上发出指令:排好队,靠右通行,快跑,到操场上去!

潘民政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在操场上,潘民政开始点学生的名字,一个也不少!

后来,潘民政了解到,龙坝地处陇南市,离汶川240公里,离后来多次发生余震的中心青川也只有100公里。

地震发生后,潘民政加入到自救行动当中。当天就带领学生搭起简易帐篷,在通讯还没有完全恢复时,他爬到当地最高的山顶上,利用手机的微弱信号,将灾情传递给了手机里的每一个号码。不久,他收到了外面寄来的1万元钱,然后他开始挨家挨户的家访,将这笔救急钱发放给受灾严重的学生家庭。

一年时间结束了,潘民政舍不得离开,学生们更是不让他走。学生们在黑板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送给老师:“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祝老师快乐每一天!”潘民政则与孩子们立下一个约定:“好好学习,等你们考上了大学,老师带你们去逛中央大街,去看冰雪大世界。”

汶川大地震后,团中央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志愿者。经过严格选拔,哈工大有王贺年、向海波、邓双丰、梁艳、袁文祥、张硕等7名同学顺利入选,奔赴地震灾区开展为期1年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协助当地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地震发生后,我一直在想,自己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为灾区重建贡献一份力量。”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贺年说。已保送读研究生的机电学院学生邓双丰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于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而作为大学生,应该将个人的目标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除了参加志愿服务,哈工大学生还通过多种形式服务灾区。在哈工大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中,特别组建一支研究生灾区服务团,由1名指导教师和7名学生组成,赴受灾严重的剑阁县剑阁中学,帮助那里恢复教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钱超发自内心地说:“到这来后也经历过几次余震,才真正体会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紧张与痛苦。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尽早走出阴霾,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现在,在校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社会上曾有人担心他们是否能成为“担当责任的一代”。现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在哈工大,每当我国有重大事件发生,都有大学生挺身而出。

2005年11月,由于吉林市双苯厂爆炸,致使松花江水受到污染,下游以松花江为主要饮用水源的哈尔滨市960万市民饮用水面临威胁,情况万分危急!

哈尔滨市政府承诺:停水3天后,要让放心水重新进入千家万户。这项艰难任务落在了哈工大科研人员的肩上。这是一项重大的科技项目,由长江学者马军教授带领近30名博士、硕士组成的攻关队伍,夜以继日地开展小型模拟试验,用最短的时间拿出了最安全的工艺方案,保证了哈尔滨市的如期供水。

3天时间里,参与攻关项目的30名学生几乎没有合眼,但是他们没有一点怨言,相反却因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价值感到非常自豪。与此同时,哈工大还有另外一大批学生参与到紧急治理污染的课题组中,辅助李圭白院士等专家进行科研攻关,为治理松花江污染作出了贡献。

国际著名志愿者德兰修女曾经说过一句话:“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而哈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0410101班的共同信念则是:“在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勇于站出来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

在松花江遭受水污染,恐慌情绪蔓延的日子里,哈工大校园却活跃着一支“校园守望”队,他们就是由0410101班的26名同学组成的。在学生聚集的寝室、食堂、教室,以及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及时发布最新的信息,发出倡议,提供心理安慰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还走出校园,带着自制的宣传材料,在哈市各主要街道向市民发放传单,宣传用水常识和水污染处理情况,及时消除人们的紧张、恐惧的情绪,成为社会稳定的“调解器”。2007年,该班级被教育部、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

在突发的灾难面前,当代大学生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而在近几年在我国举办的重大国际赛事上,人们同样能看到哈工大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谢天卉是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2008年她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一名志愿者。尽管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话,重复相对单调的工作,但对她来说,那是终生难忘的20天。她清楚地记得,一位外国观众问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这名观众来自英国剑桥大学,虽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可青年志愿者的微笑让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那一刻,谢天卉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因为她将志愿者的微笑传递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同样,在家门口举办的世界大冬会上,哈工大数百名大学生参与这项重大赛事。其中,外国语学院的杨明霞是一名语言类志愿者。2007年,她放弃国内知名外语学校兼职教师的优厚待遇,决定到大冬会组委会做一名长期志愿者,一做就是两年。在组委会工作期间,她累计参与翻译的稿件达到40万字以上。

她不但是秘书长的随员,还担任重要外事活动的翻译。国际大体联秘书长埃瑞克·森特隆德这样称赞杨明霞:“我经历过很多届大冬会和夏季大运会了,这次派给我的随员是最好的。”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处)
邮编: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1885 传真:0351-7018214
E-mail:yangongbu@sxu.edu.cn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